藉甲子厚积之力 创世纪辉煌伟业
——建校60周年庆典致辞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崔岩
2010.11.15
尊敬的朱省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满怀无比喜悦的心情,与拨冗莅临的各级领导、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重返母校的历届校友、幸运参会的师生代表及离退休教职工代表,共同庆祝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校60周年。首先,我代表全院18000余名师生员工,向前来参加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60周年校庆期间踊跃捐赠助学的校友、企业家表示崇高的敬意!衷心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我院建设和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同时代表学院,向全院师生员工以及为学院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离退休教职工致以亲切的慰问!
时间回溯到公元1950年,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民主政权初立、家园百废待兴、工业亟待发展、人才急剧缺乏,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满足人民生计的需要,中央重工业部决定,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筹建西北地区第一所工业类中等专业学校。1950年11月15日,西北工业部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在宝鸡蔡家坡成立,由西北工业部部长王达成兼任校长。从此,揭开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历史。
时光荏苒,物转星移;六旬征途,几经变迁。1951年11月1日,学校迁址咸阳,更名为西北工业技术学校。1953年是学校发展历史上极其不平凡的一年,隶属关系划归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改名为咸阳机器制造学校;将纺织科迁出,成立西北纺织工业学校;将电动科迁出,成立西北电气工业学校;将土木营造科划出,迁入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将甘肃秦安工业职业学校并入。1966年,上海中等机器技术学校的部分师生员工和两种磨床的生产及配套设备迁入。1969年,学校划归陕西省机械工业局领导,1970年将学校改为厂办校,厂名定为咸阳机床厂,同时将陕西省机械研究院由西安迁入;1973年撤厂复校。1992年,陕西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在学校挂牌成立,开始了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1999年3月,学校改制升格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西北地区首家由教育部批准改制升格的高职学院。今年1月,与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成新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学院事业发展的新纪元。
六十年栉风沐雨、六十年上下求索,学院跨越了一段段艰难曲折的峥嵘岁月。不管是困难与挫折,不管是成功与荣耀,我们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与行业企业携手同行、与莘莘学子相依相伴。几代人青蓝相继、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孜孜追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用心血和智慧打造了享誉全国的“咸阳机校”品牌。1980年、1994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中专;2005年,学院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并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进入全国百强高职院校行列;今年9月,荣膺“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称号。
目前,学院占地650亩,在校生17000人、教职工1200人,学生规模、教工人数跃居省内公办高职院校首位。设有十个二级学院,开办涵盖十大职业门类的专业60个,其中国家级教改专业5个、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2个专业的岗位职业标准成为全国行业标准。拥有国家专利15项、国家磨床行业标准2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培训基地4个,4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获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8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培训基地5个,9人被评为省劳模或省级教学名师,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会担任副会长、专业委员会主任的人数达到33人。近三年,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等国家级竞赛获奖82项,省级竞赛获奖144项。连续8年被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被确定为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完全学分制”改革首家试点单位、“自主设置专业”试点院校。
校办工厂3种磨床荣获并继续保持着部优、省优称号,被国家确定为替代进口产品,6种新开发的磨床填补了国内空白,工具磨床销量占全国份额的40%,部分产品远销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学院扎根行业沃土,牵头组建陕西省装备制造集团,与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凸显了“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
六十载弦歌不辍,六十载薪火相传。站在新的发展平台上,我们将秉承“追求卓越、争创一流” 的陕工职院精神,矢志不渝地“办有灵魂的教育,建有品位的学校,创有境界的文化、育有底气的人才”,努力建设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示范名校。
历经杏坛风雨,沐浴锦绣春晖,十万桃李芬芳,造就英才辈出。回首六十年的沧桑征程,陕工职院人心中既有跋涉的艰辛,丰收的喜悦,更有真诚的感激和无限的豪情。学院在艰苦创业中增强了实力,在资源整合中经受了考验,在探索创新中加快了发展,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特色,在示范建设中提升了水平,在传承鼎新中重塑了品牌。登高望远,我们将以建校六十华诞作为新的起点,藉甲子厚积之力,谋划宏伟蓝图,在新一轮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