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
来源: 中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网
当今时日,呼吁快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浪潮波波相即,滚滚向前,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成功的模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如何细化、优化这一模式的运作,充分发挥这一模式的效用,依然一直是我们的实践必须用心关注和努力探索的。其中环境因素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运作中的影响和作用至关重要,须得重视。
一、 企业政策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基本途径有二:一是职前培训,即对全日制学生进行技术培训,二是职后培训,即对在职工人进行技术培训,无论是哪类培训,企业政策环境都会对之产生重要影响。近几年来,广大企业越来越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通过举办技术运动会、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来鼓励职工钻研技术,培养、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对竞赛名列前茅的,给予技能等级晋级,原先是中级工的晋级为高级工,原先是高级工的晋级为技师;通过与学校合作,共同开办各工种的高级工培训班、技师培训班,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和技能鉴定,选拔高技能人才;通过对职工岗位技术要求和岗位职责的新的设定,对职工薪酬制度的改进,使具有较高技术和文化等级要求的岗位并取得优良业绩的人才也有相应的较高的薪级和薪点,从而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这些,对于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将提升技术水平与适应技术岗位的要求,与个人的发展和经济利益挂起钩来,激发了职工的钻研技术的热情,使得职工报名参加高级工、技师培训,参加英语、计算机培训和参加大专、专升本培训的人数猛增,与此同时,报考全日制高级工、技师班的形势也很火爆,企业这种良好的政策环境将会更利于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
二、 师资资源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校企合作,使得师资资源的扩大,互补和优化成为可能,从而能为职前、职后培训创造一个更好的师资资源环境。对于全日制高级工、技师班的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中技、中专以上的文化程度,但是实际生产经验方面比较薄弱。对于在生产一线工作多年的职工来说,实际生产经验较丰富,但是相当一部分人文化程度较低,专业基础知识薄弱,限制了他们技术水平的提高。现在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言,并不是在于强调个人手工操作技艺有多大的提高,而在于对本专业工种知识和工艺的深入了解和熟练把握,对相关专业知识和工艺的了解与把握,在于分析和解决复杂工艺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这里有一个修理往复泵的例子,这个往复泵中的十字头运动部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供给润滑油,润滑油是由齿轮泵供给的。齿轮泵将油箱中的润滑油泵至十字头,再经过回路油管,流回到油箱,形成一个工作环循。在机器工作时,发现油箱中的油越来越少了,工作环循不能维持了,维修师傅认为要换一个大的油箱,后来请一位技师来检查,技师认为换油箱不能解决问题,故障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回路油管一处被碰瘪,影响润滑油流回油箱;二是往复泵十字头轴承间隙偏大,润滑油易溢出,三是齿轮泵使用时间长了,其端面间隙需调整。经过分析和调整,使机器工作恢复正常。校企合作,以学校多年规范教学管理的经验、学校的师资与企业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结合,进一步整合优化师资资源,建立师资队伍的强势阵容,必将有利于职前职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 设施设备资源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学校的实习、实验设施设备,对于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是相当重要的,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学校的实习实验设施设备往往很有限,校企合作,为学校利用企业设施设备资源提供了条件。例如,在企业的质量检验部门建立学校的实验基地,组织学生做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等,由企业技术人员演示、讲解,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回校做实验报告。又如,中船澄西公司修理外轮,拆下10台柴油机和大量泵和阀,都将当废旧品处理,而这些旧机器设备对于高级轮机钳工等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和实习训练倒是很有用的,考虑到学校培训教学的需要,公司送给我校一台中型柴油机和一批泵和阀,大大改善了学校该工种的实训条件,这些机器设备可用于组织学生进行拆装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辅机和各种泵和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其修理工艺。
四、 产教结合实践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产教结合是颇具生命力的培训方式,全日制的学生,在进行了一定时间的操作技能训练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可以为他们创造条件,给他们安排产教结合的培训,让他们尽早投入产品制作实践中去,在老师的指导下真刀真枪地干,能学到不少技术。例如数控技术班学生可承接批量的法兰盘的生产任务,船舶制造、装焊班的学生可承接系泊设备系列产品的生产任务等。我校学生承接了公司造船生产中系泊设备系列产品的生产任务,一开始选了些操作技能基本功较好的学生制作产品,待积累了一定经验后,便组织整班学生做产品,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也增加了学生的训练量。以前焊接课题训练,上午焊一块试板,下午焊一块试板,练习机会有限,现在可以整天练个不停,既是练兵又是用兵。经过一段时间的产教结合课题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提高很快,优秀的学生已经能带领一班人马独立承担系泊设备系列产品的生产任务了。
一次,公司生产任务紧,抽了一些学生加入生产班组,制作带缆桩,在制作过程中,有位学生发现他的带班师傅操作工艺有问题,便提出来了,师傅不以为然,说:我干了这么多年了,一直就是这么做的,怎么会有问题呢?恰逢车间工艺员路过,指出学生讲的是对的。后来领导干脆将带班师傅都撤回,把任务交给了学生,学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经过产教结合过程的磨练,学生在操作技能方面产生了一个飞跃,在下厂实习前的课题训练阶段就初步具备了独立承担部分产品生产任务的能力,这大大提升了他们的职业适应性,缩短了达到本专业工种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时间,同时也为企业承担和完成了部分生产任务,为学校节约了实训成本和开支。
五、 班组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通常,全日制高级工、技师班的学生在毕业前的一年都要下企业下班组顶岗实习,因此,班组环境不仅是提高学生技术水平的课堂,也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工作的课堂。最近,我们对刚下企业实习两个月的高级工班学生的情况作了调查,从车间、班组的反馈以及学生阶段实习总结了解到,学生普遍重视向师傅学技术,一方面,觉得以前书上学的是很有用的,但及到用时方知少,后悔没多学点;另一方面令大家兴奋的是,他们学到了不少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学到了不少技术和本领,他们说:脏不怕,累不怕,就怕工作做不好。有的不怕难为情,“厚着脸皮”缠师傅,向师傅请教,师傅们都耐心教他们,有时,虽然不是自己的师傅也一样耐心地教。
在这些班组里,工作忙,师傅也很敬业,也深深地教育和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有学生在实习总结里这样写道:“烈日炎炎,师傅满头大汗……,心里不由得一酸,赚钱真的好辛苦呵”。“平时向爸妈要钱,少了还不高兴,现在明白了”。明白了工作之不易,人生之辛苦。还有学生这样写道:“本想偷偷休息,但看到师傅忙碌的身影,不由跟上去帮忙”。师傅的敬业精神感染了学生。有学生说:“班组是个大家庭,班组卫生,也会与奖金挂钩,不会给班里拖后腿,不做对班组不利的事”、“要对自己负责,对工厂负责”,学生深受班组的团队精神教育和感染,感到在班组很快乐。有学生这样写道:“这是第一份工作,我会认真干,也希望这是最后一份工作”,为这份工作感到自豪。班组环境在人生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方面深深影响了学生。美国某大学曾对10000人的案例记录做过分析,发现“智慧”、“专门技巧”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8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关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体现在技术的提升,同时还应体现在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团队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意识和能力方面。一个优良的班组环境必定能对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与培养成功发挥积极的影响。
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过程中也会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当认真关注这些环境因素,深入分析研究,积极利用、改造和创造之,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为时代所欢迎的高技能人才。